關閉→
當前位置:摩登都>健康養生>知識>上墳的傳說有哪些

上墳的傳說有哪些

摩登都 人氣:6.92K

上墳的傳說有哪些,上墳是我們祭祖必有的一個經過,很多事情都需要注意,然而我們也需要了解上墳祭祖背後的一些東西,下面我們來看看上墳的傳說有哪些。

上墳的傳說有哪些1

清明節上墳的由來

清明節是中國三大鬼節之一。“鬼節”即是悼念亡人之節,是和祭祀天神、地神的節日相對而言的。

與其他節氣不同的是,清明還是我國重要的傳統民俗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爲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相傳,先秦已有設壇祭墓的.習俗,後來逐漸演化爲墳前祭拜。“寒食墓祭”大約在南北朝時形成習俗。據《舊唐書·玄宗紀》記載:“寒食節上墓拜掃禮經無文,但近代相沿,積久成俗,士庶之家,每逢寒食節無不祭掃。”

鑑於此俗已久,唐玄宗就於開元二十年下詔:“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爲常式。”寒食墓祭於是作爲國家禮俗確定下來,也清明節掃墓原因。

中國人講究慎終追遠,與此觀念相適應的有關祭祀活動曾多得不勝枚舉。隨着歷史的推移,這類活動現已大多式微,唯有清明時節的掃墓,傳承至今依舊不衰,因而被專家視爲生命力量最爲悠久的民俗事象之一。

上墳的傳說有哪些
  

清明節祭祀的方式

清明祭祀的方式或項目各地有所不同,常見的做法有兩部分內容組成:一是整修墳墓,二是掛燒紙錢、供奉祭品。

掃墓時首先整修墳墓,其做法主要是清除雜草,培添新土。這種行爲一方面可以表達祭祀者對亡人的孝敬和關懷,另一方面,在古人的信仰裏,祖先的墳墓和子孫後代的興衰福禍有莫大的關係,所以培墓是不可輕忽的一項祭奠內容。

《清通禮》把修整墳墓解釋爲“掃墓”名稱的來由:“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壙塋,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

過去由於寒食禁火的影響,紙錢不焚燒,而是掛在墓地的小樹上、竹竿上,或用石塊、坷垃壓在墳墓邊。宋莊季裕《雞肋篇》捲上:“寒食上冢,亦不設香火。紙錢掛於塋樹。其去鄉里者,皆登山望祭。

裂帛於空中,謂之掰錢。”這樣,凡是祭掃過的墳墓就有紙幡飄飄,構成清明前後的特有景觀。沒有紙錢者,一般就是缺少後嗣的孤墳了。

後來,一般不再講究禁火,就把紙錢燒掉。舊時北京清明祭祖的主要形式是“燒包袱”。所謂“包袱”,被祭祀者當作從陽世寄往“陰間”的郵包。過去南紙店有賣所謂的“包袱皮”,即用白紙糊的.一個大口袋。

這口袋有兩種樣式:一種是有圖案的,用木刻版印上梵文音譯的《往咒》,中間印蓮座牌位,寫上亡人的名諱,如“已故張府君諱雲山老大人”字樣。

另一種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圖案,中間只貼一張藍籤,寫上亡人名諱。包袱裏裝有各種冥錢。所供奉祭品主要是食品,品種各地不同,都是當地人認爲的並且按祭祀者的經濟能力能拿得出來的美味佳餚,或合於時令的特色食品。

上墳的傳說有哪些2

一、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日子,掃墓祭祖習俗至今仍盛行。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掃墓祭祀節日之一,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

清明節節日習俗的形成與此時的節氣特點密切相關。清明節掃墓祭祖禮俗的源流與信仰、祭祀、曆法以及劃分出的節氣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有關。

古時代農業是傳統社會的主業,爲了農事的豐收,除了祈求自然風調雨順外,還得請祖先保佑,並且國人自古就有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禮俗觀念。

清明節吸收融合了寒食節與上巳節的習俗,具有極爲豐富的文化內涵。全國各地存在着習俗內容上的差異,各地節日活動雖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禮俗主題。

清明節將節氣與民俗融爲一體,清明禮俗文化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先祖們追求“天、地、人”的.和諧合一,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

上墳的傳說有哪些 第2張
  

二、關於清明節的傳說

春秋時晉文公重耳流亡,途中又累又餓,隨臣介子推從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爲重耳煮湯,重耳得知後感激涕零。晉文公即位後封賞羣臣時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則不慕名利隱居綿山。

重耳追悔莫及,火燒綿山以尋找,事後卻發現介子推揹着老母死在一棵枯柳下,並留下遺言:“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爲紀念介子推,晉文公將當天定爲寒食節,第二年晉文公登山祭奠,柳樹竟然復活,便賜老柳樹爲“清明柳”,並以寒食後一天爲清明。

經過兩千多年的演變,清明節已經超出節氣的意義,具有極爲豐富的內涵。各地都發展出了不同習俗,而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清明掃墓到唐朝纔開始盛行,上至君王下至百姓,都要在這一節日祭拜先人亡魂。掃墓時首先要整修墳墓,主要是清除雜草,培添新土,這種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這種儀式,一方面可以表達祭祀者對亡人的孝敬和關懷;另一方面,古人認爲祖先的墳墓和子孫後代的興衰禍福有着密切聯繫,所以培墓是極爲重要的祭奠儀式。

上墳的傳說有哪些3

①清明節掃墓宜早不宜晚。

這裏是對清明節掃墓時間的要求,其中也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個是清明節掃墓時間的早晚,一般是儘量提前一些爲好,在民間有着“早清明、晚十一”的說法。

第二個是掃墓當天時間的早晚,一般掃墓是在上午去爲宜,其中8點到12點鐘最好,掃墓最好是在下午三點鐘之前完成,如果超過了就不要繼續了,可以在第二天再去。

②清明節掃墓有“前三後四”的說法。

所謂“前三後四”,說的是清明節掃墓的最佳時間是在清明節前面三天和後面四天,也就是這個七天都是可以掃墓的。

而且在有些地方,掃墓的時間會更長,有着“前十後八”的說法,即清明節前面十天和後面八天都是可以掃墓的。並且不少地方都是避諱在清明節當天去掃墓的。

③清明節掃墓忌濃妝豔抹,穿大紅大紫的'衣服。

這個對於很多的年輕人尤其是要注意,好些人喜歡化妝,穿衣打扮方面也很誇張,喜歡穿一些大紅大紫等過於豔麗的衣服。

但如果是清明節掃墓了,就要儘量收斂一下,化妝可以但最好是淡妝,不要濃妝豔抹的,而且衣服儘量素雅一些,這不僅是對祖先的尊重,也是做人最基本的一種修養。

上墳的傳說有哪些 第3張
  

④病人、孕婦和3歲以下的孩童不要參與掃墓。

這個規矩估計很多的年輕人不太理解,其實古人這樣的規矩是有他們道理的。因爲病人的身體虛弱,墳地又是在荒郊野外的,這樣他們的體力跟不上,並且對病情恢復也不利。

而孕婦身體很特殊,最適合在家裏靜養,特別不適合幹一些重體力的活動,而掃墓要爬山涉水,舟車勞頓的,對孕婦和胎兒都是不利的。

⑤忌踩踏他人的墳墓。

這一點是尤其要注意的,農村的很多墓地都是成片的,好些還根本連路都找不到了,這時候大家可不能爲了抄近路,然後就直接踩踏他人的墳墓,這樣是對死者的極大不尊敬。

就算沒有什麼,但如果被死者的後人看到了,也會惹來不必要的麻煩。

⑥忌嬉罵、議論先人。

掃墓、祭祖本來是很嚴肅的一件事,其主要是緬懷先人,追思祖先,並且傳承孝道。因此在掃墓的時候切記不能做一些太出格的事情,比如在墳地嬉笑怒罵,或者是對着墳地指指點點,評頭論足的。

這是對祖先和死者的一種極大不尊敬,如果讓其他人看到,聽到了也會認爲你很沒有教養。

民間信奉死者爲大,先人的功過是非不應該在掃墓時來議論,對逝者評頭論足即是對先人的褻瀆的行爲。

⑦上墳祭品“三不帶”。

這是對上墳供品的要求,一般不能帶諧音不好的水果,比如梨子,柿子和葡萄等成串的水果。也不能帶空心的食物當供品。

還有一種不能帶的就是桃木飾品、古錢幣等辟邪的飾物在身上。古人認爲帶這些東西去祭祖,是對先祖先的不敬。

三不帶空心食品當祭品,意爲“無心”有不誠之嫌,有對先人有不敬之意。

另外要注意在祭掃的時候,也是有先後順序的,要按照輩分高低,由高到低依次進行,切不要亂了規矩。

TAG標籤:#上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