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摩登都>親子互動>育兒寶典>孩子喜歡打人可能是這幾個原因

孩子喜歡打人可能是這幾個原因

摩登都 人氣:2.88W

孩子喜歡打人可能是這幾個原因,很多孩子不太討喜,愛打人的孩子和家庭教育和環境有關,愛打人的孩子情緒上不易控制,下面來了解一下孩子喜歡打人可能是這幾個原因。

孩子喜歡打人可能是這幾個原因1

遺傳因素

雖然可能性小,但是也是不得不提的一個因素就是,遺傳因素,孩子有可能有某方面的基因缺陷。

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果父母經常用暴力來教育孩子的話,孩子也可能會用同樣的方式來對待其他孩子。有些家長的棍棒教育不分青紅皁白,有時候即使是孩子被冤枉了,也有苦說不出,這樣一來,就容易產生負面的牴觸情緒。而這種負面情緒難以抒發時,孩子就會選擇透過轉嫁的方式來泄憤,這樣孩子產生攻擊性行爲也就不奇怪了。也有的父母會灌輸給孩子一些錯誤的觀念,比方說,有的父母教育孩子:“不管是誰欺負你了,打你了,你都要打回去,可不能吃虧!”這樣一來,孩子自然就易產生攻擊行爲了。

孩子喜歡打人可能是這幾個原因

環境因素

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說:“攻擊是觀察學習的結果。”孩子的模仿能力是超級強的,但是呢,他們的辨別是非的能力還很弱。因此,孩子很容易去模仿電視劇裏或者現實生活中的暴力性攻擊行爲,因爲他們無法辨別這樣的行爲是對還是錯,但是他們超強的模仿能力又促使他們做這些攻擊行爲。可以說,大衆傳媒是孩子產生攻擊性行爲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爸爸媽媽在看影視作品時,如果遇到暴力的畫面,應當擋住孩子的眼睛,或者讓孩子暫時迴避。

此外,有研究表明,如果孩子在第一次做出攻擊性行爲並得到了好處時,他們會越發地想要透過攻擊行爲來獲利或者得到好處,他們的攻擊慾望會增強。所以,父母一定不能放縱孩子的攻擊性行爲。

爸爸媽媽不要覺得孩子小,打打架沒什麼,有時候就是因爲對小問題不上心,才導致孩子長大以後出現大問題。而孩子產生攻擊性行爲的原因無非就是這幾個方面的因素所造成的,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有攻擊性行爲時,不妨對照着以上幾點,看究竟是哪個方面出現了問題。

孩子喜歡打人可能是這幾個原因2

階段一:不會說話之前,用打人吸引父母關注

孩子在沒有發展語言之前的打人,尤其是在孩子一歲左右的時候,他是在用“打人”引起你的關注。那時他不太會說話,又特別希望你關注他,剛好他的手部動作已經可以支配得很好了,所以他就可以用手的語言告訴你:媽媽,我需要你關注一下我。

階段二:1~2歲孩子打人,是他們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

很多孩子這個階段打人,是他在表達一種情緒,這種情緒不一定都是負面的,可能是很興奮的情緒。有一個詞叫“手舞足蹈”,孩子高興的時候就是如此。不過,孩子還沒有任何邊界概念,手部力量也還沒有發展好,沒有輕重,所以他們就會失控打到你。而你也可能會認爲,孩子打人了。

當然,也有時候,若孩子的情緒是憤怒的,那他這種“打”,有可能也是在表達一種憤怒的情緒。慢慢地,當孩子的很多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或者回應的時候,也有可能是想做的事情被父母拒絕的時候,會主動發出“打”的行爲。

階段三:三歲以後打人,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三歲到六七歲的大孩子,他們的打人行爲,更多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即孩子極度渴望父母能夠跟他在一起,去看見他,去感受到他的存在。所以,這個時候大人不要對孩子的打人行爲上綱上線。比如有的父母會覺得,這孩子有暴力傾向,必須得好好管管才行。殊不知,這個時候,孩子能控制的身體範疇也就是他的手、胳膊、腿。他在用他能夠利用的全部力量,向父母發出一個信號:你們需要關注我一下了。無論是心理上的需求,還是情緒上的變化。

需要指出的是,每個年齡段,孩子剛出現打人的時候,其實背後的心理原因,基本都是上述三種情況。但是若父母應對方式不恰當,就會讓孩子的打人變得複雜起來,讓打人行爲固化。比如下面兩種,就是常見的、被複雜化的孩子“打人”情況。

孩子喜歡打人可能是這幾個原因 第2張

大人做了壞的演示和壞的榜樣

—孩子就學會了:打人是一種解決問題的辦法。

一開始孩子“打人”的動作,其實沒有太多意義。孩子學會用打人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往往是被大人教會的。大人是如何教會孩子打人的?一般可以分爲兩種情況:

一種情況是,一些大人在教養的過程中並沒有太在意,經常會用恐嚇性的語言來嚇唬孩子,比如常對孩子說:“你再不乖,我就打你。”實際上大人往往並沒有真的去打孩子,但是孩子卻學到了:打我,是一個讓我乖的方法,那我也可以用這種方式讓別人乖。

另一種情況是,孩子真的捱打了。孩子捱打以後很委屈、很難受,但是他發現,他哭了、聽話了以後,爸爸媽媽會表揚他:“你看你當初不聽爸爸媽媽的話,還得挨一頓打,你早聽話我不就不打你了嗎。”孩子在捱打的過程中學到的同樣是:打我,的確是一個讓我變乖的方法,我也可以用這種方式讓別人乖。孩子就因此可能在模仿中習得了“打人”的行爲。

男孩天生比女孩更有攻擊性

—強制性管制,會強化孩子的行爲。

孩子兩歲左右的時候,一般會迎來一個“愛打人”的高峯期。男孩子尤其明顯。男孩子天生具有一種激素叫睾丸激素,睾丸激素的分泌就會使得男孩的力量、速度、爆發力等,都比女孩子強。

當一個小男孩發現,有一個小女孩來跟他搶玩具,他一開始會在憤怒情緒的驅使下,上去把玩具搶回來。隨後,他會發現,自己的力量讓小女孩倒在了地上,或者嚇得哭了、跑了之類。這樣,孩子就會認爲,攻擊性行爲是奏效的。

這個時候,如果身邊的大人不及時引導,孩子更能夠感受到自己那個攻擊性行爲的“威力”。之後,他還會繼續用下去。

孩子打人行爲的應對策略

對策一:一歲以前的孩子,給他們安全感

如果你發現自己家裏不到一歲的小寶貝總愛用手抓人、掐人,那麼別隨意給孩子貼標籤。一方面,要多給孩子提供一些可供手部探索的玩具。另一方面,當孩子有“打人”動作時,輕輕握住孩子的小手,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逗逗他玩。因爲孩子需要你多給予他一些關注了。很多父母都會發現,如果有一段時間你陪孩子的時間偏少,那麼孩子在你面前似乎會更鬧騰一些。所以,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是正解。

孩子喜歡打人可能是這幾個原因 第3張

對策二:1~2歲孩子,幫他們把情緒內化到遊戲中去

一歲以後,孩子的自我意識快速發展,希望自己做主,但是同時也開始遭遇大量的限制,包括自身能力的侷限,以及大人的各種設限。因此,他們開始更頻繁地出現負面情緒。

如果發現你的`孩子帶着情緒地“打人”,別反應過大,或者大怒。孩子只是還沒學會用別的方式去發泄自己的情緒。這時,我們就可以把他的這種發泄方式內化到一個遊戲中去。比如孩子正要打你,你拉起孩子的小手,玩個遊戲,幫孩子宣泄情緒。同時,孩子也學會了:我不高興的時候,除了打人,還可以做點別的事情。

對策三:父母首先要起到榜樣作用,然後給孩子一個替代選項

若你的孩子恰好在兩歲左右,頻繁出現打人行爲,那麼父母就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教養方式了。父母是不是在生活中,滲透過一些壞演示、壞榜樣呢?要知道,孩子正是在模仿中學習和成長的。不過,兩歲的孩子可以溝通了,這個時候若打人,父母要明確告訴孩子:“寶貝,這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來解決問題。”

與此同時,我們還要讓孩子知道,當你說他不對,或者當你剝奪了他一項行爲的時候,他還有其他的選擇。比如:寶貝,你不能去打這個小朋友,你可以和小朋友交換玩具玩,或者輪流玩。

不給孩子任何其他選擇,只是一味禁止的時候,孩子會認爲:“我太可憐了,我被禁錮了,太難受了。”給孩子提供另外的選擇,孩子就會知道:“我不做這個事情,我還可以做別的事情。我是自由的。我可以爲自己做決定。我還有力量。”

對策四:增加孩子的運動量,消耗孩子的多餘精力

都說孩子越動越聰明。排除了多動症的一些標準,孩子們的確是需要大量運動的。他們一方面在運動中學習,一方面也在運動中宣泄一些過多的能量。所以,父母就應該給孩子增加一些運動量,讓他做更多的活動。不只是體力上的活動,動腦子的活動或遊戲也可以消耗其能量。只要父母真的和孩子動起來,孩子玩得盡興了,你會發現,孩子的專注力和情緒穩定狀態,會持續得更久。

孩子喜歡打人可能是這幾個原因 第4張

對策五:幫助孩子分析問題,引導孩子用其他辦法解決問題

如果你家的孩子三歲以上了,尤其一些孩子在幼兒園裏,常常透過打人的方式解決問題,並且遭到其他小朋友家長的投訴,或者老師的種種不滿,父母必須要把這件事情當作一件大事情去處理了。

父母需要不斷地跟孩子重複,幫孩子建立新的行爲方式。即跟孩子去溝通:一個事情,我們不透過打的方式,而是透過別的方式能不能行?即父母要跟孩子商量好,解決一個問題,可能有哪幾種方案,並且把每一種方案的後果都告訴孩子。

三歲以上的孩子,已經有很好的邏輯思維了。他們是可以分析事情的,也可以懂得結果爲何,以及他們是喜歡,還是不喜歡那個後果。

所以,父母需要跟孩子一步一步去分析,最終讓孩子明白,打人的確是一種解決辦法,一些情況下它能解決問題。但它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更多時候,我們都可以採取更爲有利的方式去搞定一個事情。

全程要避免嘮叨式的批評指責以及用武力去解決問題,父母必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過於嘮叨,或者採取武力,只說明父母的無助—這是沒有更好辦法時被迫採取的下策。

對於矯正這種頑固型的孩子打人問題,會是一個比較耗時耗力的過程,所以父母也要做好思想準備,並需要在孩子上小學之前矯正好孩子的行爲。

如果父母以身作則,堅持更合理的方法去與孩子互動,你會發現孩子身上有些缺點也會慢慢消失,而且是孩子心甘情願地去改正。

TAG標籤:#打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