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摩登都>親子互動>育兒寶典>請給孩子留一片自己的天空

請給孩子留一片自己的天空

摩登都 人氣:2.89W

請給孩子留一片自己的天空,很多孩子天生是屬於自由的,他們更喜歡無拘無束地玩耍、學習和生活。以下一起來看看,請給孩子留一片自己的天空,瞭解學習一下如何教育孩子。

請給孩子留一片自己的天空1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各種豪華家裝進入家庭,家長們再也不允許孩子在家裏“瞎折騰”了,牀上不讓爬,沙發不讓隨便坐,這兒不準動,那兒不許摸,處處“戒備森嚴”。孩子們常常感到不幸福。提醒家長朋友:在進行家庭裝修時,一定要給孩子留有活動場地,讓孩子在玩中尋找童年的幸福。

想方設法爲孩子創設環境

我女兒剛上幼兒園就對玩“娃娃家”的遊戲特感興趣。回家後常給我說:“媽媽,咱倆玩娃娃家吧,你當孩子,我當媽媽。”與孩子玩了幾次後,我就和孩子商量着添置兒童餐具、兒童生活用品,自制紙板小房子、小牀等遊戲傢俱,促使遊戲深入發展,孩子學會了給娃娃梳頭、洗臉、穿衣、疊被、做飯等事情。

孩子4歲了,對閱讀圖書萌發興趣,我就爲她準備各種畫書、繪畫紙、彩色筆、舊掛曆等物品組成圖書角。孩子每次從幼兒園回來,就在圖書角里又講又畫、樂此不疲。隨着她上小學以後各種興趣的不斷產生,我就想方設法地創造相應的環境以滿足孩子身心發展的需要。

請給孩子留一片自己的天空

與孩子一起玩,因勢利導

現在獨生子女最大的遺憾就是在家裏沒有玩伴,有孤獨寂寞之感。爲此,我常常抽時間和孩子一起玩,一起搭積木,看誰搭得又快又好;一起捉迷藏,幫助孩子確立方位概念。在玩的過程中,不僅教給孩子一些知識,而且教給孩子怎樣做人、處事。

我們還邀請鄰家孩子來家玩,逐步培養孩子與小夥伴友好相處、團結友愛、關心他人的品質和自己解決矛盾的能力。

孩子不小心闖禍,別亂指責

有一次,孩子帶了幾個小朋友來家玩,孩子們高舉着各種玩具在牀上亂蹦亂跳,將屋頂的彩色拉花掛斷了,孩子害怕地告訴了我,我努力剋制住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地讓孩子們從牀上下來,耐心地給他們講拿玩具上牀亂扔會發生危險、好孩子應該怎樣做等。孩子們不僅很樂意地接受了我的勸告,還悄悄議論說:“你媽不亂吵人,真好!”

我想,孩子們也許就是在家長精心創設的關愛、理解、寬容、尊重、溫暖、和諧的環境中尋找並感受着幸福。

請給孩子留一片自己的天空2

在中國傳統的育兒觀念、教育觀念、親子關係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希望有更多的父母得到啓發,給自己一份篤定,還孩子一片天空。

其中有這兩個問題,被隱藏在表面衝突的背後。

第一,孩子是誰的?

孩子因父母來到這世界上,所以就屬於父母嗎?中國傳統的'倫理關係中,孩子當然是父母的。

在歷史上相當長的時期,既然父母給予了生命,那麼打罵責罰甚至以不孝之名剝奪生命,是情理之中的。同時,中國父母對孩子的付出,從金錢到情感,責任幾乎是無限的:節衣縮食供孩子讀書,孩子成年了還要幫他們找工作、相親、買房子、帶孫子……與這樣“無限”的付出相對應,父母對孩子的期許也常常令人膽怯。

學業上要比過鄰家的小孩,爲父母“爭氣”,擇業時要替父母完成沒有實現的夢想,出人頭地……這倒不是說父母貪心要求孩子給自己多大的回報,而是基於這樣一種邏輯“我爲你犧牲這麼多,你就該聽我的。一切都是爲你好。”

基於這種邏輯,孩子就要去你爲他們選的學校;下課了去參加你爲他們選的學習班;未經他們的允許,你可以檢查他們的日記和電腦;他們應該聽從你的建議選擇“有出息”的專業;甚至,有的母親認爲兒子即使結婚了,也應該更聽媽媽的話,而不是媳婦的。

請給孩子留一片自己的天空 第2張

許多的矛盾與不幸就從這裏開始。

以愛的名義包辦一切,孩子就失去了成長的內在動力和負責任的能力;以愛的名義如影隨形,就剝奪了孩子的空間,讓他們在你的關注中喘不過氣來。這種內心的壓抑與痛苦不僅是一種悲哀,也產生了怨恨和疏離,傷害了親子關係。

所以是否認識到孩子作爲獨立個體的價值,說到底,是對生命的態度。孩子藉由我們來到這世界,但他們不屬於我們,而屬於他們自己,屬於這個世界。爲人父母的責任不是藉由他們讓自己臉面有光,而是幫助他們建立自我、學習選擇、學習爲自己的決定和行爲負責任,甚至給予他們犯錯誤的權利。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在《孩子》一詩中寫道: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他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

你可以給予他們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思想,

因爲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爲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

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裏射出的箭……

懷着快樂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彎曲吧,

因爲他愛一路飛翔的箭,也愛無比穩定的弓。

請給孩子留一片自己的天空 第3張

正是基於對孩子個體生命價值的尊重和信任,承認我們其實不懂自己的孩子,所以纔會虛心傾聽和理解他們;讓孩子選擇,護航他們心中的堅持,就是尊重他們的個性和夢想;給孩子時間,相信他們內在的力量,給成長自然的節奏,甚至讓他們“在錯誤裏多呆一會兒”;讓孩子學會獨立生活和思考,不做始終在頭頂盤旋的“直升機父母”。

我特別想對那些緊張焦慮、用力過猛的父母們說:“別把所有的勁兒都使在孩子身上!”因爲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不是你硬要灌輸給他們的東西,而是他們從你身上看到了什麼樣的活法!

第二,“你究竟打算怎樣度過這僅有一次的、自由而珍貴的生命?”

這既是給孩子的問題,也是給父母的問題。在這方面,父母說什麼其實沒有太大作用,怎麼做纔是關鍵。

如果父母把接受良好教育的目的理解爲光宗耀祖、掙大錢、買大房子,那麼孩子的學習動力和壓力也就停留在這個層面上。這不僅侷限了孩子的格局,也恰恰讓他們無緣進入致力於培養改善世界的領導者的“名校”,因爲沒有什麼比自私、虛榮的學習目的更能引發“一票否決”的了。當然,對“名校”的迷信,也正是家長們普遍存在的迷思。

出現這樣的狀況,錯誤不在孩子,而在於很多做父母的處於價值觀的混亂期。試問我們自己:我們做過什麼來幫助他人、改善世界?我們有對知識的好奇心和不斷學習嗎?我們有獨立思考能力而不是人云亦云嗎?我們能夠承認錯誤、接受改變嗎?我們面對困難時做出過怎樣的努力嗎?

請給孩子留一片自己的天空 第4張

父母自己如果無法回答這些問題,又怎能指望孩子尊重我們並以我們爲榜樣呢?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父母一邊搓麻將,一邊訓斥孩子“要好好讀書”;如果父母一邊炫耀花錢“搞定”老師,一邊要求孩子“做正直的人”;如果父母天天吐槽、怨天尤人,而讓孩子“積極樂觀”;如果父母斤斤計較,卻希望孩子“大度包容”……那可真是緣木求魚了。

從孩子什麼時候分牀睡,到究竟該上什麼樣的學校;從能不能打罵責罰,到如何啓齒談“情”說“性”……幾乎各執一詞,莫衷一是。

成年人的焦慮投射到孩子身上,也讓這一代中國孩子疲於奔命、迷失方向。表面上,是因爲大家的手頭有錢了、選擇增多了、視野全球化了;深層裏,是對待人生、看待世界的價值觀或是評價體系在劇烈轉變中,尚未完成。

許多歷史遺留的、集體無意識的沉澱,反過頭來糾纏我們,讓我們進退失據、左右爲難。

TAG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