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摩登都>親子互動>育兒寶典>走進孩子的內心你只需要做四件事兒

走進孩子的內心你只需要做四件事兒

摩登都 人氣:8.17K

走進孩子的內心你其只需要做四件事兒,生活中很多人都說和孩子很難溝通,走不進孩子的內心,其實在成長路上,孩子最需要被接納、被認可、被尊重和被信任,以下了解走進孩子的內心你只需要做四件事兒。

走進孩子的內心你只需要做四件事兒1

陪伴拉近心與心的距離

我們太多的家長爲了工作和生活,將孩子放到老人那邊養,這樣的方式,只會讓孩子和你更有陌生感。所以,不管你多忙,都要定期拿出一定的時間和孩子相處,多陪伴孩子,在陪伴的過程中,你就會知道孩子最需要的是什麼,漸漸看到孩子的內心世界。

和孩子平等地位溝通

溝通也是走進孩子內心的法寶,但是,只有你將自己的身份地位放平到和孩子一樣的高度,才能真正做到沒有障礙的溝通,不能總是以一副大人的姿態去和孩子聊天。多試着用孩子那個年齡的方式去溝通,你會發現,原來孩子也不是這麼難懂,他們都很簡單單純。

走進孩子的內心你只需要做四件事兒

試着和孩子做朋友

和孩子相處最好的方式,不是家長和孩子,相反,而是朋友和朋友。家長們也要學會和孩子們像朋友一樣去相處。所以,忘掉自己監護人的身份,去做孩子的朋友,和孩子玩耍,和孩子打鬧,不知不覺中,孩子和你就成了朋友,他們的內心世界也就向你開啟了。

給孩子成長的空間

每個人都需要自己的成長空間,我們需要,孩子更需要,所以,試着給孩子們自己的成長空間,讓他們自己思考,讓他們自己做主,不要總是將孩子放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去監視,你的過分關心,反而會成爲孩子們的負擔。試着讓孩子在自己的成長空間中成長,他們纔會更容易接受你的愛。

走進孩子的內心,我們才能發現孩子的世界,才能帶給孩子更好的成長,所以,做到上面的四件事兒,輕鬆走進孩子的內心。

走進孩子的內心你只需要做四件事兒2

一、和孩子分享你的喜怒哀樂

有人說過,分享快樂,快樂就會加倍;分擔痛苦,痛苦就會減半。

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是最親密的關係,更應該一起分享喜怒哀樂的。父母向孩子敞開自己的心扉,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那麼孩子就能感覺到,父母對他的信任和尊重,孩子就會更加尊敬父母,向父母敞開心靈。

二、讓孩子瞭解你的工作狀況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現在花錢大手大腳,不知道勤儉節約等等,但是父母卻又從來不會把工作、生活的艱辛告訴孩子。因爲孩子不知道,父母是如何辛勤工作來賺錢養家的,所以就不會把金錢與工作聯繫起來。

正確的做法就是:父母應明確地告訴孩子,自己做的是什麼工作,工作內容是什麼,所從事的工作對整個社會、國家甚至人類有什麼意義,和孩子講一講自己的工作細節,談談工作酸甜苦辣,聊聊成功的幸福體驗,增加孩子對工作的認知感,這對孩子是非常重要的。

走進孩子的內心你只需要做四件事兒 第2張

三、告訴孩子自己的祕密

在父母眼裏,孩子永遠都是小孩子,什麼也不懂,很多事情告訴他們也沒有用,尤其是自己的祕密,而且如果讓孩子知道了,也會是一件很丟面子的事情。其實呢,並不是這樣的,如果孩子知道自己的父母願意跟自己分享祕密,便會更加地信任父母,父母也就更容易的走進孩子的內心深處。

四、讓孩子知道父母對他的期望

父母對孩子的期望不能過高,過高了會對孩子造成壓力和傷害。應該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對孩子確立合理的期待。但是,這種合理期待,也要讓孩子明白父母對他的期待並不過分,讓他明白父母對他的期待是什麼。父母如果能夠做到這些,那麼孩子一定也會從父母的期待中汲取前進的動力,成爲一個不讓父母失望的孩子。

五、控制自己的反應

向孩子敞開心扉的過程,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可能會發生令你不高興或者失望的事情,因此,你必須要很好地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能打罵孩子,也不能表現出失望的情緒。而是要多鼓勵,多溝通。孩子都不喜歡讓父母失望,如果你過分表現出失望或者打罵孩子,就會給孩子心靈造成不良的反應,影響溝通的順利進行。

總之,要真誠地向孩子敞開自己的心扉,才能引起孩子感情上的共鳴,從而才能與孩子建立起相互信任的`關係,使親子關係更爲融洽,才能更容易進入孩子的內心,拉近彼此的關係。

走進孩子的內心你只需要做四件事兒3

一、接納,讓孩子有安全感。人無完人的理兒,人人都懂。但面對自己的孩子,有的人卻糊塗了。身邊甚至有不少人希望孩子十項全能,萬事隨己心,自己可以憑運氣躺贏。一旦孩子有哪一方面沒有達到要求,就各種不滿意、各種嫌棄,輕者給孩子臉色看,批評、指責,重則謾罵毆打。

孩子經常處於壓抑、痛苦的環境中,感受不到父母的愛,也因此對父母心懷畏懼,缺乏安全感。這樣的父母雖然對孩子愛心滿滿,甚至天天扛着“我愛你”“爲你好”的大旗,卻很難走進孩子的內心。

要讓孩子走進自己的內心,願意和你敞開心扉,首先要接納孩子,不僅僅是優點,還包括所有的缺點和缺陷。而不是讓孩子在各方面,或者你希望的某一個甚至幾個方面都表現得讓你滿意。人之爲人,不一定要聰明,不一定就要學習好,不一定要門門課突出,也不一定要考上大學或者說你認爲的理想的大學,他不一定就要從事你認爲的理想的行業,不一定就要結婚生子……

只有接納了孩子的不完美,才能坦然面對孩子在成長路上可能出現的問題,並以理性和積極的心態去發掘孩子的潛能和天賦,尋找適合的發展方向,讓孩子在愛的感召和陪伴下,一步步建立信心和勇氣,成就自己。

走進孩子的內心你只需要做四件事兒 第3張

二、認可,讓孩子有滿足感。最近一個男孩被選上班幹部後激動落淚、語無倫次的視頻被轉發了無數次,引起熱議。有人評論說,同學和老師對他的認可在他的內心掀起了巨浪,這將是推動他邁向自信人生的一大步。每個人都需要被認可,這和年齡無關。爲人父母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應該認識到認可對一個孩子的重要性,並學會充分運用。

年齡越小的孩子,對自身和外界的認知越有限,越需要得到父母的認可。如果父母能看到孩子的點滴進步,並及時地肯定和表揚,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會有大大提高,自信心就增強。如果孩子從父母那裏得不到正反饋,孩子就會懷疑自己,甚至否定自己,由此產生自卑心理,甚至對父母產生牴觸情緒。

其實,認可孩子並不難。因爲優秀並不僅僅體現在某一個方面,缺點也許只是放錯了地方的優點。只要你願意辯證看待、客觀分析,你會發現你的孩子遠比你想象的更可愛,更出色,也更有潛力!

三、尊重,讓孩子有自信心。人人平等,家庭成員之間的平等首先就體現在互相尊重上,不僅包括夫妻之間互相尊重,還包括親子之間的互相尊重,也意味着孩子不但要尊重父母,父母也要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主要體現在維護孩子的尊嚴上,比如,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認知,不同程度地讓孩子參與家庭決策,尤其是在與孩子有關的事情,要多傾聽孩子的意見,在不違反原則的前提下,採納或者有選擇地採納孩子的建議,讓孩子體會到被尊重感。再比如,在外人面前,不傷孩子的自尊,不做讓孩子感到丟臉的事情等。

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有父母會因爲孩子年齡小,忽視了對孩子自尊心的保護。在學校門口或者大街上等公衆場合,甚至在老師同學或者親戚朋友的面前,不考慮孩子的感受,揭孩子的短,甚至批評、打罵孩子,讓孩子擡不起頭來。

人受到的傷害有多種,但對尊嚴的傷害則是最大最深、最曠日持久的。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得不到父母的尊重,就很難建立自信心,就會產生自卑感,這勢必會影響以後的學習和發展。

父母要相信尊重的力量,尊重能帶來孩子的自信,能激發孩子的潛能,能讓孩子有足夠的勇氣和智慧去爲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奮鬥。

四、信任孩子,讓孩子學會自立。信任是教育的前提。從孩子離開母體,生下來的那一刻起,就開啓了走向社會的漫長之旅,和至親至愛的父母也在不知不覺之中拉開了距離,直到完全脫離。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要知道隨着孩子慢慢長大,對孩子要一點點地放手,讓孩子慢慢地學會自立。這需要對孩子建立信任。

從相信孩子能夠清楚地表達自我開始,鼓勵孩子慢慢學會說話;從相信孩子能夠自己走路開始,鼓勵孩子慢慢學會自己出行;從相信孩子可以自己吃飯穿衣開始,鼓勵孩子慢慢學會自己照顧自己;從相信孩子能夠自己管理好自己學習開始,鼓勵孩子慢慢自己完成作業……

現在有不少父母在孩子成年之前,大包大攬孩子的一切,有的孩子上小學甚至不能自己穿衣吃飯,需要家人全力幫助。有的孩子上了中學甚至還不能獨立完成作業,需要家人全程陪同。否則,就可能會有意外發生。而一旦到孩子離開學校、要走向社會,這些父母又希望孩子能夠順利適應社會,勇敢自立自強。好像成熟很簡單,睡一覺就好了!

成長從來就不簡單,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勞永逸。而這一過程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父母給予孩子的信任與支援越多,孩子的成長與進步越快,孩子的自理與自立的能力越強,將來就能夠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走向社會後的各種困難和挑戰。

TAG標籤:#內心 #走進 #四件 #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