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摩登都>親子互動>育兒寶典>該不該讓孩子接受死亡認識教育

該不該讓孩子接受死亡認識教育

摩登都 人氣:1.99W

該不該讓孩子接受死亡認識教育?家長們都非常注重孩子的心裏健康問題,傳統意識裏都會認爲孩子還小不適合瞭解什麼是死亡,但是當孩子問你關於死亡的問題的時候,作爲家長又該如何作答呢?所以如何讓孩子接受死亡知識教育就成了最該研究的話題

該不該讓孩子接受死亡認識教育

該不該讓孩子接受死亡認識教育1

經過調查,給孩子進行“死亡認識”教育是一個經常被忽略的問題,因爲很多人其實不願意談起死亡這兩個字,大人們會覺得不吉利。但是死亡是人類一直都存在的問題,所以對生死的教育依舊非常的重要。那麼,應該如何講述才能讓小孩更多幾接受死亡的教育知識?這也是非常的關鍵。

建議:給孩子進行“死亡認識”教育的時候,一定是要越具體越好,這麼小的孩子能夠碰見的死亡案例並不是很多,所以在講解的過程中就有這一些困難。當小孩如果沒有主動問出一些有關的問題,大人們其汗死可以等待他們已經上學齡階段的時候再講,因爲有時候會因爲年紀太小,並不明白父母親們在講述的意思。

最好是結合身邊的一些案例,假如是抽象地闡述,小朋友是非常的難以理解。對於不同年齡階段的小孩,其實本身對死亡就有着不同的解讀,他們可能會覺得死了的是自己的家人嗎?或者爲什麼人會死去?等等一些問題感到疑惑。這時候就需要家長們的話語,來爲他們依依做出解答。

一定不要將簡單的事情複雜化了,因爲太過複雜會擾亂小孩子的思緒,讓他們的精神沒有辦法集中。還有一點要特別注意,一定不能向小朋友說謊,否則當他們長大之後,知道真相併不是如此,會認爲你們一直都在欺騙他們,內心開始會有不信任的情緒存在。

長輩們儘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對死忙的工具,否則小孩也會特別地害怕死亡,其實大家都應該輕鬆地看待死亡這件事情。有時候也可以找一些漫畫書,裏面多多少少都會講到死亡的故事,這個就是非常好的實例,他們也能夠更容易理解。

該不該讓孩子接受死亡認識教育?2

在美國,“死亡教育”作爲一門獨立課程,如今已在全美中小學校及幼兒園普遍實施。而在家庭教育中,面對孩子們提出的死亡問題,美國家長也會坦誠地給孩子們最簡單明瞭的回答,儘量避免似是而非或模糊不清的答覆。讓孩子從小樹立科學的世界觀,請別漏掉“死亡教育”這重要的一環。

孩子們,正確認識死亡吧

幼兒園裏,一個叫蒂米的男孩患腦癌去世了。是說蒂米轉學或者出遠門了,使孩子們平靜地淡忘蒂米的消失,還是告訴孩子們這個不幸的事實?

美國老師黛尼爾選擇了讓孩子們圍坐在她身邊,輕輕地告訴他們:“腦瘤使蒂米的大腦停止了工作,使他的身體停止了工作。就這樣,蒂米死了。”

正確認識死亡,死亡並不可怕

之後當她分發學習用品或組織幼兒遊戲時,總有孩子說:“老師,您忘了蒂米的那一份。”她也總是回答:“蒂米還在這兒嗎?他還能回來嗎?”孩子們終於知道:蒂米死了,不會再回來了。

想過把蒂米生前使用的小桌子搬走的黛尼爾,最後還是組織孩子們討論如何使用蒂米的桌子。於是孩子們將蒂米的桌子擡到活動室的一角,擺上他生前最喜歡的恐龍玩具和與恐龍有關的'書。並在每本書的扉頁上寫道:“送給特別喜歡恐龍的我們的朋友——蒂米。”

這使孩子們明白:蒂米死了,不會再回來了,大家很悲傷,但蒂米和大家在一起的日子永遠難忘。

黛尼爾的做法,代表着美國人對兒童“死亡教育”兩大基本目標:一是坦誠面對死亡事實,正確認識死亡;二是同時把它作爲情感教育的一部分。

必要的情感教育

另一位普通的美國小學教師,發現全班同學集體餵養的小白兔“玫瑰”死了之後,孩子們都很悲痛,情緒波動很大。

於是這位老師立刻計劃開展一次與家長協同的死亡情感教育課,幫助孩子們度過失掉“夥伴”的悲痛。她給每位家長寫了一封短信說明情況,並告訴家長們:“‘玫瑰’的死令孩子們悲傷,這可能會使孩子們想起他們喜愛的人或寵物的死。我們將在明天集合後,邀請孩子們參加一個討論會。大家一起製作一本關於‘玫瑰’的紀念冊,來追憶與‘玫瑰’在一起的美好時光和表達對它的思念。另外,在最近一段日子裏,有些孩子可能會經常提起‘玫瑰’,有些孩子可能會變得沉默寡言。請您體諒孩子的情感表現。”

這位普通的美國小學教師,透過這堂情感教育活動和家長們在家裏的情感教育協助,讓孩子們認識到了正確對待死亡的情感體驗,有益於樹立他們的健康人生態度。

這樣的例子在美國並不少見,大部分中小學,還會邀請專業殯葬人員或重症室護士來校教授別具一格的“死亡課”。讓孩子們模擬遭遇親人車禍死亡時的情形、應對悲痛情感的正確方法,或體驗突然成爲孤兒的淒涼感。

還有一類是在教師或家長的帶領下,孩子們來到爲絕症患者臨終服務的場所,對即將離世者表示深深的尊重。他們將鮮花瓣撒在臨終者的牀上,並勇敢地握住處於彌留之際的老人或病人的手,向他們送上祝福的話,在愛心滿溢中,微笑着目送他們告別人世。

TAG標籤:#該不該 #教育 #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