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摩登都>娛樂綜藝>開心樂園>【薦】數學教學隨筆

【薦】數學教學隨筆

摩登都 人氣:1.11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隨筆應該很熟悉吧?隨筆其實就是日常生活中對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時捕捉,隨手記錄下來。什麼樣的隨筆纔算得上是好的隨筆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數學教學隨筆,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薦】數學教學隨筆

數學教學隨筆1

這節課,我直接根據整數乘法意義來推導小數乘整數意義,學生們理解很快。在計算時,我讓學生們先猜測這處算式的積可能是多少?然後讓學生去交流探討有沒有辦法算出來?在學生彙報中,有學生說可將13.5元看作135角來算。我肯定了學生的想法,沒有再讓他們去對錶格1500×10;150×10;15×10;1.5×10;0.15×10對比交流,發現其中的規律。而是就此讓學生寫出了算式,然後蓋住單位讓學生髮現數字的變化。13.5到擴大了10倍,第二個因數沒變,積也擴大了10倍。由此推出小數乘法的計算可轉化爲整數乘法來計算。只是看因數擴大了幾倍就將積縮小几倍得出正確的答案。但在學生練習中我才發現有些學生連整數乘法的豎式計算都不會,不得不邊上邊補,害得我課堂練習差點沒處理完。

在教師的預設與學生的生成中,我選擇了照顧學生的生成,根據學生學習情況不斷調整自己的設計。我想雖然有時可能不能完成計劃,但學生獲得的可能比強行完成計劃要好得多。

數學教學隨筆2

因爲喜歡數學,所以樂意學數學,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任何艱難險阻也願意去克服;克服困難所得來的成功體驗又增強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所以更喜歡學數學了!

一個很簡單的正循環擺在我們面前,學好數學,提高學生興趣和自信是關鍵。怎樣提高呢?我們來看看校信通數學名師們的經驗吧!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

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我們發現很多學生不喜歡學習的理由都是――不喜歡老師。校信通名師有很多吸引學生的妙招。

1.展示能力,讓學生佩服。有位老師學識十分淵博,他不僅僅研究數學,還喜歡人文歷史、新聞時事等,講課的時候旁徵博引,信手拈來,學生們個個都很崇拜他。另一位名師則是計算能力超級強,再難計算的數據對他來說都是小菜一碟,學生特別敬佩。校信通教研中心在做優秀大學生數學學習規律調查中也發現,很多學生喜歡某一個老師,理由很簡單,可能只是因爲老師隨手就可以畫出標準的圓和橢圓。

2.展示人格魅力,讓學生敬服。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很容易感染到學生,比如幽默、嚴謹。有位名師說自己儲備了至少200―300條笑話,以便在課堂上讓學生輕鬆快樂學習。也有很多學生喜歡老師的理由是:“她認真負責到家了,天天都有新花樣,辯論會什麼的,幹啥啥行!”

3.用心關愛學生。如果想讓所有學生都喜歡您,那就平等對待他們吧!課堂上,如果有成績不好的學生舉手發言,明知他會回答地一塌糊塗,也要鼓勵和支援他。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進步和學習的樂趣很重要。

如果您想改變某個學生的話,那就去“偏愛”他吧!我們曾經向學生了解過喜歡老師的原因,不少學生這樣說:“我喜歡這位老師,是因爲她待我像待自己的妹妹一樣。”“有一次我數學考砸了,老師在我的作業本里夾了一張紙條,問我是不是有什麼心事?我感動極了!”

與新潮事物、生活相結合

現在的學生大都對電腦感興趣,如果從這一點入手引導學生學數學,是個很好的辦法。舉個例子:校信通裏的一位名師喜歡用幾何畫板,幾何畫板可以讓學生形象直觀地體會數學知識,學生在學幾何畫板的同時,學數學的積極性也調動起來了。

很多學生不喜歡數學,因爲他們覺得數學沒有用處,那麼我們就要時刻向學生傳遞“數學有用”的資訊,讓學生感覺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的數學包括身邊的事、新聞時事等,比如:讓學生適度參與很多父母都熱衷的股票問題;自己家裏每月消費多少米,多少油,多少鹽等,人均消費多少,房屋面積等等。

讓學生體驗到思維的魅力

愛因斯坦說過,我們體驗到的一種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奧祕的感覺,誰缺乏這種情感,他就喪失了在心靈的神聖顫慄中如癡如醉的能力。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裏,體驗思維的魅力,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校信通名師們特別善於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思維。

他們的課堂別具一格。有時候一節課只講一道題,帶領學生一起思考,一題多解,越思考越深,方法也越來越好,有時候是今天講了一道題,明天還會再講這道題,常講常新。透過一道題,學生往往可以學到或自己發現一些方法和規律,甚至包括人生的哲理。

跟學生一起創造成就感

興趣與成就感往往有很大關係。每個學生都有想成爲研究者、發現者的內在願望,都有被認同和賞識的需要,都希望取得成就和進步。校信通裏的名師們非常善於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上課的時候也會透過輪流提問等方式給每個學生髮言的機會,傳遞老師的重視。

名師建議,可以鼓勵學生專門準備一個筆記本,寫自己的成功記錄。錯題本很重要,但只有錯題本,學生就只能多關注自己的失敗經驗,用成功記錄本記錄自己做出某一道對自己來說比較難的題目的過程,記錄下今天對比昨天的點滴進步,可以增強成就感,增加學習興趣。

幫助學生迅速找到學習瓶頸

學生學習存在“木桶原理”,很多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不是所有知識點都不會,而可能是被一兩個知識點卡住了。校信通名師們特別擅於透過課堂、作業或試卷分析,幫助學生髮現長期困擾他們的學習癥結,從而迅速提高其學習自信和學習成績。

期中考試後,學生呂夢把試卷拿給老師看,老師透過試卷分析和學生溝通,便可迅速幫助呂夢分析出學習中的薄弱環節,運算能力和行程問題比較薄弱,喜歡用閱讀的方式,讀數學題目導致呂夢成績一直上不去。老師建議呂夢,多找一些運算題和行程問題做一下,同時養成良好的讀題習慣,讀題讀三遍,學習成績便可從70分,提高到90分。透過老師的試卷分析,呂夢忽然感覺到自己其實也可以學好數學!

三種提問方法,引導孩子愛思考

數學是很好的思維體操,它可以逐漸使學生的思維方式靈活多變起來。在數學實驗班中,老師們透過提問的方式來調動課堂,培養學生探索、發散以及遷移等思維方式。從課後的反饋上來看,效果非常好,學生普遍感覺上課的時候思路很開闊,課後有意猶未盡的感覺。那麼老師採用了哪些提問方法呢?

1.遷移性提問,提供思維活動的導向。

不少數學知識在內容和形式上有類似之處,它們之間有密切的聯繫。對於這種情況,校信通名師在提問舊知識的基礎上,有意設定提問,將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和思維方法遷移到新知識中去。

例如:已知一個角爲300的直角三角形邊長爲1,求其他兩邊長度,假設這個邊長是2呢?由於是新的問題情景,學生沒有很快口算出來。於是老師把問題變成了學生比較熟悉的、比較好算的角爲450的直角三角形,透過計算邊長的變化,老師讓學生總結三邊變化的規律,驗證300角的直角三角形,再擴展到所有的直角三角形。

2.系統性提問,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知識結構。

比如複習“平行四邊形”時,老師會讓學生連帶着一起思考:當具備什麼條件時,平行四邊形是菱形、長方形或正方形。這樣可以引導孩子把知識串聯起來。

爲避免孩子們只是說出他記憶中的答案,老師會再進一步追問,你可以證明嗎?讓孩子養成這樣的習慣――“我每走一步都需要嚴密的思考和充分的證據”,而不是“我記得應該是這樣”。

3. 此外,老師還會透過探索性提問,讓孩子思考一個問題是否還有其他解決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數學教學隨筆3

這節數學課,我根據新課標“以學生的發展爲本”的思想,精心設計大量的讓學生動手操作、用眼觀察、動口表達、用心思考的實踐活動。學生在教師創設的具體場景中輕鬆、愉快地學習,體會左、右的空間位置關係。

1、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注意選擇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材料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快的數學學習體驗。”整節課的數學設計注意在“趣”字上下功夫。如:機器人的小遊戲,課伊時,趣味就生。在探索階段,讓學生在真實有趣的情境中擺一擺,數一數,說一說,考一考,演一演,經歷、體驗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課之中,趣越濃;在鞏固拓展時,創設了讓學生當小司機、開汽車的遊戲活動,課堂上學生始終樂此不疲,興趣盎然。下課了,學生還不捨得離去,還纏着老師:“這節課真好玩!”課已盡,趣猶存。整個數學學習活動充滿情趣,學生在趣中悟,樂中學。

2、關注探究過程,實現自主體驗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在數學教學中要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必須注重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鼓勵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探究學習、自我發展。本課的教學力求遵循知識發展未分選規律和學生的認識規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重視學生的親身體驗。教學中學生積極參與,動手實踐,經歷和體驗了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的樂趣,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心,引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望,促進思維的發展。如讓學生找自身的左和右,老師和學生一起玩機器人的遊戲……。這種“感受”是一種直接經驗,是進一步學習的基礎。也是學生進入社會生活、學會生存所必備的本領。

3、巧設活動情境,體驗生活中的數學

《標準》指出:數學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人類生活、勞動和學習不可缺少的工具。課程內容應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聯繫,從而讓學生感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進而有利於數學學習的生活化、情景化。如:讓學生按一定的位置擺放學具、當汽車小司機、讓學生上下樓梯。讓學生在操作中感悟,在感悟中交流,在交流中形成鮮明的表象。

整節課我都緊緊圍繞學生的生活實際展開教學,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較好地體現出了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

數學教學隨筆4

整體感知:

這一單元包括數據的收集、整理和求平均數兩部分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簡單的數據整理方法,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以及求平均數的方法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本單元教學的統計知識,學習用畫"正"字法收集和積累,隨着時間變化的各種數據和編制統計表的方法,以及將幾個有聯繫的簡單的統計表合編成一個複式統計表的方法。教學求稍複雜的平均數問題,透過教學使學生理解求平均數時都需要知道全部數據的總和與全部數的個數,但由於已知條件和問題不同,計算方法就不同,因此教學要注意從統計知識的角度來說明計算方法,適當與統計表結合,而不是作爲應用題的一種類型來處理。

在教學中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採用各種教學手段,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透過操作、分析、比較,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使學生初步知道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2、瞭解複式統計表的作用和編制方法。

3、進一步理解求平均數的意義。

(二)能力目標:

1、掌握一些統計的思想和方法,提高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初步訓練學生會看和會分析統計表;

3、學生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發展學生思維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1、透過具體的數據和統計材料,進一步滲透統計思想,使學生受到愛祖國,愛社會主義的教育。

2、教學中結合統計表,數據的收集、整理來求平均數,向學生滲透統計思想。

教學重點:

1、學會用畫"正"字法對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2、讓學生了解分欄的方法和步驟,看懂表頭

3、使學生學會稍複雜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1、根據每組數據的平均數和每組數據的個數,求出全部數據的總和。

2、編制複式統計表時的分欄方法。

3、用畫"正"字法對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課時安排:

1、數據的和整理5課時

2、求平均數2課時

3、整理和複習1課時

數學教學隨筆5

如今,社會的各個領域都越來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識和合作技巧。合作是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能力,它越來越成爲當代人的一種重要素質,受到大家的青睞。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已成爲人們關注的焦點。在這種背景下,我校老師也把“小組合作學習”引到我們的數學課堂,並進行了多角度的探索、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爲了更好地促進小組合作學習,小組的座位安排以“馬蹄形”擺放桌椅,形成面對面相鄰的座次,這樣安排座位有以下幾方面的優點:

1、既有利於學生方便看三面的黑板,集中注意力聽講,又有利於小組同學之間互相監督、互相學習,更便於順利地展開討論、交流,實現充分地合作。

2、彌補了教師一個人不能面向每個學生進行教學的不足,透過學生間的討論與交流,某方面成績好的學生可以幫助這方面學習差的學生,知識技能互補,達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3、有利於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交流合作,從而減輕思想壓力,增強自信心,孩子們在這種學習的氛圍中學會了充分表現自我,而且在與他人相處中學會了接受他人、欣賞他人、取長補短。

4、有利於師生間、學生間的情感溝通和資訊交流,有利於思想的撞擊和智慧火花的迸發;能夠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學生潛在的創造力,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思考問題,發展思維的發散性、求異性。

數學教學隨筆6

“粗心、粗心,又是粗心?你看,連9+3都算錯,難道不是粗心嗎?看來口算沒有過關。”這是粗心嗎?口算訓練對數學教學重要嗎?

口算就算在高科技的今天,在社會生活仍廣泛應用,口算是筆算的基礎,口算不過關,筆算、估算的效果也不會讓人滿意。那麼,現在的學生口算普遍存在什麼問題呢?怎樣引導學生過好口算關呢?

一、口算存在的問題

透過近一段時間的觀察、瞭解之後發現:平日裏,班裏有的孩子數學作業錯誤多,做作業的速度特別慢,每天的數學家庭作業花費時間較長,有部分學生認爲口算易學、好學,以爲一聽就會,不肯動腦,不肯下功夫,表現態度不端正、馬虎審題,敷衍了事,沒有看清題目要求就做答,計算馬虎,似是而非,張冠李戴,計算不細心,簡單計算也頻頻出錯,驗算檢查不耐煩,算完題目要求就完事,計算結果陰差陽錯,經多次檢查,口算錯誤率讓人吃驚。頭號原因,大家的回答幾乎都是同一結論“粗心”。也有些家長們先總認爲是因爲孩子年齡小,做作業不細心,或許孩子大點了自然就能好一些。

錯誤的原因單純是粗心嗎?孩子大點了就能自然的好嗎?經過分析我們認爲錯誤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觀、有客觀、有外在也有內在。口算是一種能力,能力是要透過科學的訓練才能提高的。

1.主觀原因,口算要透過觀察或聽覺、感知、注意、記憶、反饋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動才形成。小學低年級學生口算的通病往往是:(1)觀察比較籠統,把“+”當成“×”,把“—”當成“+”等。(2)感知事物不精確,把相似的數寫成另一個數,如3當8,6寫成9,325寫成235等。(3)注意力分散,人在計算,心卻玩耍。(4)記憶失敗,如進退位加減中忘了進位上的數或退位等現象。(5)思維定勢的消極作用,學什麼就做什麼,不顧練習要求。

2.客觀原因,某些學生學習目的不夠明確。把學習當成是家長或社會的任務,對學習、作業有厭惡感,缺乏刻苦鑽研精神,不愛完成作業,久而久之口算能力就會越來越差。

3.外在原因,部分學生認爲口算不用學也懂,或者只要掌握方法就行了,平時懶練習,嫌麻煩,覺得枯燥無味,沒啥意思,平時算錯點兒沒關係,抱着僥倖心理自己安慰自己只要“我”考試時細心就行了。

4.內在原因,學習習慣差,有些學生口算時不加思索,急於搶答,信口亂說,作業分散精神,書寫馬虎,算後懶得檢查驗算。

5.教學原因,(1)對20以內加減口算是否抓得過關;(2)學生對乘法口訣是否熟練;(3)是否掌握了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4)教者是否對學生的錯誤加以分析,對症下藥;(5)教法是否適合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引導是否得力。(6)教師是否經常和學生、家長溝通,是否真正地關心到了每個學生的心身健康成長。

二、改進口算訓練方法的建議

良好的口算是正確計算的基礎,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必要條件,也是發展學生智能、智力的良好方法。改進口算訓練,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在深入理解學生心理特點和口算技能的.基礎上要做到以下幾點:

1.多做多練,熟能生巧。“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口算能力是學生必備的基本功,我們應作出長計劃,短安排,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教學和訓練,體現出循序漸進的基本原則和按新的課程標準進行教學。在日常生活中每天要堅持3—5分鐘的口算訓練,可以選擇《口算練習冊》一年級下冊(蘇教版)每天堅持練習1條口算題。開始是在家長的督促下完成,慢慢可放手使學生形成習慣,自覺、自願的完成。另外在學校里老師也會經常進行一些口算訓練,在加強學生口算能力的同時學生的書寫習慣和集中注意力的習慣也會得到加強。

2.保質、保量的訓練。每次練習要記錄完成1頁所用的時間,做完後馬上訂正對錯並分析錯誤原因。每做一次訓練,都與上一次的速度比較一下,看看有沒有進步,進步了,家長應當適當地讚揚一下小孩,說“真棒,有進步!”孩子這時需要及時鼓勵,正如在球場上拼搏的球員需要自己的隊友當啦啦隊一樣,也可將他們優秀的練習張貼在家中醒目的地方作爲激勵,有時也可以給他們一個小小的獎品。家長切不可一見自己的小孩的速度稍慢就急不可耐,說“真笨,怎麼搞的!”如果當家長這樣會對孩子有不利的影響,這是一件需要耐心和愛心才能做好的事情。對有退步的孩子則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退步的原因,然後再輕輕地摸着他們的頭提出在以後口算中應該怎樣去做,如果下次成績提高了就及時表揚,鼓勵他們繼續努力,樹立自信。

3.弄懂方法,掌握算理,優化思維過程,形成技巧。口算要讓學生理解算法的基礎上掌握算法,不能靠機械記憶或死記硬背。在弄懂方法,掌握算理的同時還要注意口算方法的多樣性。口算方法的多樣化的本質要在練習中要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解決某個口算問題要學生透過主動探索,自己提出不同的思路。事實上,不同的學生對於同一個問題會出現不同的想法,所以在口算教學中口算方法是否是學生個性化思維的結果是很關鍵見的,在練習時讓孩子儘可能把自己的方法講出來,並引導孩子學會對算法進行優化。

4.訓練形式多樣化。多做多練是前提,但學生習慣對新鮮事物感興趣,尤其喜歡在遊戲中學習從中增長知識,如果長期單獨某種練習,學生是容易感到厭倦情緒的。由此,口算練習要活潑、生動、多樣化,在練習中可以採用的補充方式有:玩撲克牌(24點),聽算,開火車,對口令,奪紅旗,送信,找朋友,爭擂臺大王,定期檢測等等。(要注意講究實效、簡便易行)同時透過一些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體會口算能力的培養對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如買菜,逛超市等)。

5.要抓重點和難點,薄弱環節,對症下藥。口算訓練先要抓好重點,如20以內加減法、表內乘除法、混合運算中的運算順序和我們後面即將要學習的簡便計算,還有結果是整百,整千也作爲重點練習。

6.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謙虛謹慎、嚴格認真、刻苦鑽研”是學生學習的良好習慣,“獨立思考、克服困難”是學生口算學習的恆心。好習慣,不是一朝一夕能養成的,要經過長期嚴格訓練才能形成,另外,兒童可塑性很大,家長的示範作用等也對孩子有重要的影響,對孩子起潛移默化作用,另外,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口算練習一次不宜過多,不能機械重複,這有利於注意力的集中,有利於培養口算興趣、提高正確率。

數學教學隨筆7

我從去年開始帶小學四年級數學,今年是第二年了。小學四年級,正是往上的過渡時期,四年級以前他們還比較調皮和好動,可是從四年級開始就必須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優良的學習氛圍。但是,要想讓學生一節課45分全神貫注的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好同學也很難做到。

老師講課的時候必須讓他們把焦點放在老師身上。對於優生有的聰明男生很好動,特別是考試做題的時候很不細心。正是由於他們的不細心,所以考試的時候很少能全做對的。所以我就用這點來教育他們不要總認爲自己聰明就可以不虛心學習。如果打擊他一次上課就能好幾天。所以對於優生上課也應該多關注些。

對於中等生,他們雖不擾亂課堂紀律,但是上課也很難聽進去。有時我就把他們叫起來,問他一個剛講過的問題,他根本不知道你講到哪了,我就提醒他們注意聽,多組織課堂教學。

而對於後進生,首先給他們訂的目標就不要太高,而是讓他們跳一跳就夠得着。這樣不止他們自己覺得有希望,嚐到成功的喜悅。在他們取得一點點成績的時候就要適時的表揚,讓他們覺得老師並沒有放棄他們,覺得自己還是很有希望的。用愛心溫暖他們,讓他們體驗到愛。並且在課下時間多幫助他們。本身他們基礎不好很容易堅持不住,所以多給他們講一些非常簡單的知識,讓他們一點一點的進步。除了這些之外,作爲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說話要和聲細語。營造一種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給學生講課時不管你多生氣,多着急,在給學生講課時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講解。永遠記住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要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他喜歡你纔會願意學這門學科。

數學教學隨筆8

伴隨着基礎教育新課程體系的誕生,新課程走進了學校,受到教師們的廣泛認同。開啟新教材(《義務教育課標實驗教材·數學》),撲面而來的是一股清新氣息,課程的開放性、綜合性與靈活性令人耳目一新。教師們普遍感到,新教材無論從內容的選擇還是呈現方式上,都很好地體現了“以學生髮展爲本”的理念,圖文並茂、形象直觀、生動有趣,貼近學生生活,充滿時代氣息。然而,當他們真正走進課堂才發現,課程標準是新的,教材是新的,可在實際的教學中卻又跳不出舊的框框,感到很茫然、很苦惱;還有的教師認爲,現在都課改了,以前的方法都得換掉。面對這兩種現象,我們提出:教材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理念的文字體現,是一個載體,需要每一個教師去挖掘、去創造。只有認真研讀教材、感悟教材、領會教材,才能把握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教材在遵循科學性、思想性的基礎上,較老教材更注重可讀性、實踐性、綜合性、創造性。新教材透過其題材選擇、結構編排等充分體現了最新的數學教育理念,同時又提示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怎樣去實踐《數學課程標準》中的基本理念,很好地引領我們走進新課程。

在一年的實踐中,我們以鑽研教材爲切入點,充分挖掘教材資源,總結了教材的五大特點,也從中獲得了不少啓示。

一、題材源於生活──啓示之一:教學要基於學生的生活

信手翻開人教版教材,可以看到很多題材都來源於學生熟悉的生活。如第一冊中“比長短、高矮”,教材中出現的是幾個小朋友在桌上比自己的鉛筆、尺的長短,老師按小朋友的高矮來排隊,“第幾”中出現的是公園售票處的排隊場景,“9加幾”是以學校運動會的畫面切入;第二冊中,“位置”的教學選取的就是教室的場景,在“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中,主題圖提供了買氣球、套圈遊戲、捉迷藏、丟手絹等許多孩子們喜愛的遊戲場景,“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以一系列學校生活內容(發新書、聯歡會、作業評比等)爲素材引出計算問題,使原來比較枯燥的計算有了豐富的現實背景。書中大量的習題也是學生在校內和校外生活中親身經歷的,如“快樂的星期天”(認識時間)、電影院找座位(位置)、郵遞員送信(位置)、作業評比(比多少應用題)、“小小商店”(數學實踐活動)、到商店購買學習用品等等。這樣的題材選擇體現了新課程提出的“有意義的數學應該是現實的”這一理念,同時也啓示我們: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應該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上,我們的教學必須基於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

一年級小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對呈現材料的興趣,選取他們身邊熟悉的例子現身說法,不僅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能較持久地保持,以便深入理解,爲進一步建構知識奠定了較好的基礎。例如在教學第二冊“比多少”時,教材呈現了小雪、小磊、小華三人比紅花的場景,大興路小學的雷敏老師受到教材的啓發:咱們班不就有紅花榜嗎?一學期下來,人人都有紅花,何不就地取材,拿他們自己作例子來比較?雷老師經過前一天的摸底,瞭解到紅花最多的是15朵,最少的是2朵,正好符合例題教學的需要。因此,在教學中,雷老師將學生楊鵬和章莉的名字搬上黑板比紅花,作爲例題進行教學,然後請同座的兩人比一比紅花數,再和你的好朋友比一比紅花數。不言而喻,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下課後都還在和同學比紅花,對“比多少”的知識不僅能很快地理解,還能正確地加以運用。所以,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孩子們的生活,找準教學的“切入點”,會使我們的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突出解決問題──啓示之二:讓學生經歷探索數學知識的過程

解決問題是數學活動的核心,圍繞問題的解決過程,讓學生經歷觀察、猜想、驗證、推理、交流等豐富的數學活動,是人教版數學新教材的又一特點。

例如,一年級下冊“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一課,教材提供的情景是班級開聯歡會,桌上擺着一箱飲料和零星的幾瓶,“咱班有33人,這些飲料每人一瓶夠嗎?”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這樣一個過程:

(1)從身邊的生活實例引出計算問題,讓學生透過觀察,描述上述情景,並提出問題;

(2)問題轉化爲計算24+9=?

(3)讓學生透過動手操作(擺小棒),自主探索計算方法;

(4)說一說你是怎樣計算的?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探索成果(計算方法);

(5)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法計算“做一做”中的三道題。

從上例中不難看出,教材提供鮮活生動的場景後,非常注意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力求體現“問題情境—建立數學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我們在教學中也應該爲學生創造探索數學知識的機會和條件,關注學生每一個新知識的獲取,在解決問題的數學活動中,讓學生經歷探索數學知識的過程。讓學生經歷這一過程,不僅可以體會一個數學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一個數學結論是怎樣得出來的,而且透過在這個充滿探索和自主體驗的過程中,使學生逐步學會數學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數學去解決問題,並且獲得成功的體驗。

三、給與足夠空間──啓示之三: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

《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有個性的過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人教版新教材在編排時十分注意給學生提供積極思考、充分的參與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在認真聽講、課堂練習的同時,有更多的機會去親自探索、操作實踐,與同學交流和分享探索的結果。很多例題、“做一做”的插圖,都展現了小組活動、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和民主的學習氣氛。例如一年級下冊“圖形的拼組”這一單元提供的例題就是讓學生在小組中經歷拼、擺、剪的過程。教材提示要給學生分組準備一些平面圖形(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的學具,讓學生透過拼組活動,把一些相同的平面圖形拼成一些更大的或其他的圖形,如用幾個相同的長方形拼成一個正方形(或長方形),或用幾個大小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六邊形(或三角形)等,使學生初步體會平面圖形的關係。教材只給出了一種思路,而具體活動時學生有很大的空間,既可以拼學過的圖形,也可以拼出沒學過的圖形。拼好後互相交流欣賞,讓學生感受幾何美、數學美,感受到圖形之間是可以互相轉化的。

再如“統計”這一單元,教材中的例題以統計學校花壇裏每種顏色的花的數量切入,統計學生喜愛什麼顏色,調查同學們喜歡吃什麼水果,週日喜歡做什麼事情等,讓學生自己想辦法進行統計。在這個過程中,有分工合作(如數據的收集),有自主探索(如選擇何種方式記錄),有動手實踐,有討論交流,學生不斷親歷、感受這些對於他們來說至關重要的學習方式。相對於獲得知識來講,這種學習方式的改善顯得更爲重要。教材內容的增減或許只是一個表面現象,讓我們透過每一節課的教學,使孩子們“在探索的過程中形成自己對數學的理解,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纔是最根本的。

數學教學隨筆9

作爲一名教師,要在傳授知識的同時發展學生的思維,下面就如何發展學生的思維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暴露思維過程,發展學生思維。

暴露思維過程是發展學生思維的有效手段。教學活動中,師生雙方都必須充分暴露思維過程。教師要經常把自己置於困境中,然後再現從中走出來的過程,讓學生看到教師的思維過程。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在嘗試、探索的過程中,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充分暴露學生的思維,透過多維的交流,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要在暴露學生思維的過程中,評價學生的思路,改善學生的思維品質,着重培養思維的敏捷和靈活,使他們在分析中學會思考,需要把面對的問題透過轉化、分析、綜合、假設、對比等中求得簡捷,在運用中變得靈活,在疏漏後學得縝密。

二、抓住知識間的內在聯繫,發展學生思維。

系統性、邏輯性是數學的主要特徵之一。數學本身的知識間的內在聯繫是很緊密的,各部分知識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一個結構嚴密的整體。數學教學主要是思維活動的教學,只有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引導學生按照思維過程的規律進行思維活動 ,才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爲此,教學應從較好的知識結構出發,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關係上,依據知識之間的邏輯關係和遷移條件,引導學生抓住舊知識 與新知識的連接點,抓住知識的生長點,抓住邏輯推理的新起點。這樣就自然地把新的知識與已有的知識科學地聯繫起來。新的知識一經建立,便會納入到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去,建成新的知識系統。

三、激發求知慾望,發展學生思維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生動活潑的教學語言,可感具體的教學內容,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在喚起學生數學思維情趣的基礎上,適時適度地調控,讓學生在"心求通而未通"、"口欲書而不能"的"憤徘"狀態之中,這種"道弗牽、強弗抑、開弗達"的思維激發,有助於學生的數學思維慾望的提高,有助於學生探究數學知識,數學問題的興趣。這樣,學生的思維活動也就啓動、開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素質得到發展,得到提高。

贊可夫有可名言:"教會學生思考,對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那麼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就是我們一直永恆不變的追求。

數學教學隨筆10

小學四年級,正是過渡時期。必須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優良的學習氛圍。但是,要想讓學生一堂課35分全神貫注的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好同學也很難做到。老師講課的時候必須讓他們把焦點放在老師身上。

對於優生有的聰明男生很好動,要想抓住他的思維必須給他留有懸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還得不要 勝利之中。我曾經教過鄭煊,他就是非常聰明。我經常在中午出題留給他們做。由於他的不細心,很少全做對。所以我就用這點來教育他不要總認爲自己聰明就可以不虛心學習。如果打擊他一次上課就能好幾天。所以對於優生上課也應該多關注些。

對於中等生,他們不擾亂課堂紀律。有時你把他叫起來。他根本不知道你講哪提醒他們注意聽,多組織課堂教學。

而對於後進生,首先給他們訂的目標就不要太高讓他們跳一跳夠得着。這樣不止他們自己覺得有希望,嚐到成功的喜悅。只要他們取得一點點成績就要適時的表揚。讓他們覺得老師並沒有放棄他們,覺得自己還是很有希望的。用愛心溫暖他們,讓他們體驗到愛。並且要想他們成功就得在課下時間多幫助他們。本身他們基礎不好很容易堅持不住所以多給他們講一些非常簡單的知識,讓他們一點一點的進步。除了這些之外,作爲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說話要和聲細語。營造一種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講課時不管你多生氣,多着急,在給學生講課時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講解。

數學教學隨筆11

上學期,我充分領略了一年級課堂。一年級的孩子天真可愛,但課堂上往往出狀況,有些確實是我們始料未及的。剛開始上課時,我就是在整頓紀律和教學知識相間的過程中度過的。一節課上下來,真是腰痠背痛,一個字"累"!

後來,我開始思考怎樣才能把握好一年級的課堂紀律,透過向其他老師討教經驗以及多次試驗,我覺得一年級的孩子特別喜歡被表揚,同樣是有同學不遵守紀律,如果我用表揚表現好的同學來引起他注意,比用批評他的方法要有效得多。此外我還準備了很多小紅花,小星星,糖果等,用來獎給表現好的學生,以激勵他們好好學習。有時做題目我會用小組比賽的方法來調整課堂紀律,效果也不錯。不論是紀律方面,還是發言方面,哪個同學表現得好就給他所在的這一組加一顆星,如果哪個同學不遵守紀律就給他這組打個叉,下課後,一個叉抵一顆星,看哪組的星最多,這組就是勝利者。我會在黑板上畫一個禮物送給他們或者給他們一些小獎勵,這樣一來,他們會覺得非常光榮,學習的積極性當然也會有所提高。上課紀律好多了,我又上得輕鬆,教學效果自然就好很多。

這學期我繼續沿用上學期的方法,另外,我經過上學期的觀察,發現有的學生無論在學習上,還是在能力上,表現突出,於是,我把這些學生安排在各小組擔任小組長,負責小組內成員的紀侓、學習及作業完成情況。這樣,以學生管理學生,消除了學生對老師的牴觸情緒,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年級的孩子是天真可愛的,作爲老師,我們要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那樣去愛他們,要用讚美的眼光去看他們,讓他們充滿自信地學習。

數學教學隨筆12

在教學中,我長期又細心地觀察了學習吃力、成績始終不能有較大進步的學生,發現他們沒有真正意識到學習是一個努力、嘗試、多次失敗的過程。現在的學生多是獨生子女,

義務教育的普及,他們一帆風順進入初中。優越感使他們養成怕麻煩--急於求成,想一步到位得出答案;怕失敗,不敢面對失敗的心理。但學習處處有困難,在多次面對失敗之後心中的天平失衡,學習的熱情、學習的積極性降低,在學心上就不見進步。基於此,在教學中我試着運用了失敗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這一問題。學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很好的培養、提高。只要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心理訓練,養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煩、不怕失敗、敢於挑戰,定能使學生學有所成。

但是,要想讓學生一堂課40分鐘全神貫注的聽講確實不易,老師講課的時候必須讓他們把焦點放在老師身上。

對於優生有的聰明男生很好動,要想抓住他的思維必須給他留有懸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還得不要讓他處在勝利之中。有個學生非常聰明。就經常在中午出題留給他們做。就用專題來教育他不要總認爲自己聰明就可以不虛心學習。如果打擊他一次上課就能好幾天。所以對於優生上課也應該多關注一些。

對於中等生,他們不擾亂課堂紀律。有時你把他叫起來。他根本不知道你講什麼。要不斷提醒他們注意聽,多組織課堂教學。

而對於後進生,首先給他們訂的目標就不要太高。讓他們跳一跳夠得着。這樣不止他們自己覺得有希望,嚐到成功的喜悅。只要他們取得一點點成績就要適時的表揚。讓他們覺得老師並沒有放棄他們,覺得自己還是很有希望的。用愛心溫暖他們,讓他們體驗到愛。並且要想他們成功就得在課下時間多幫助他們。本身他們基礎不好很容易堅持不住所以多給他們講一些非常簡單的知識,讓他們一點一點的進步。除了這些之外,作爲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說話要和聲細語。營造一種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講課時不管你多生氣,多着急,在給學生講課時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講解。永遠記住: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要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他喜歡你纔會願意學這門學科。要對症下藥,針對他們的優點展開各式各樣的活動。

但是,教學中,我明顯存在許多不足。比如,課堂開放過度,合作流於形式等。在今後教學中,我一定要真正讓學生在主體積極參與、操作、交流、動腦、動口的探究性學習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應用概念。實踐證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煥發師生生命的活力,讓課堂更精彩。

數學教學隨筆13

數學課的匯入能以最少的話語,最少的時間,使學生進入數學王國,並且能承上啓下,溫故知新,激起學習慾望,又能聯繫以前知識,爲進入學習高潮作準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好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下是我的兩點總結:

一、用懸念匯入,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有效情境,爲學生提供學習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尤其是對於小學生來說,直觀的、具體的、形象的方式更能吸引他們,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自始至終創設各種方式的情境,以此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好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

例如:在講授一節新知時,我這樣設計新課匯入,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時,老師先寫出一個數“321”,問學生這個數能不能被“3”整除,經過計算後,學生回答:“能!”接着老師讓每個學生自己準備一個多位數,先自己計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後來考考老師,每個同學報一個數,看老師不用計算,能不能迅速判斷出哪些數能被3整除,哪些數不能被3整除但老師對學生所報的多位數都能快速準確地判斷能否被3整除,學生們感到十分驚訝。接着,老師進一步質疑:“你們自己不用計算,能準確地一眼就看出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嗎?”學生們一個個搖搖頭,都被難住了。此時,掌握新知便成了學生們最大的願望。

二、培養師生情感,使其親師信道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要使學生親師信道,必須改變過去“一言堂”的課堂環境,充分發揮學生潛能,使學生不再受束縛,使教學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發展,允許學生有想法,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在課堂上,要把問題交還給學生,激勵學生在互動中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能讓學生自己說出自己歸納的知識內容,教師絕對不說;能讓學生做的教師絕對不包辦;能讓學生自己發現找出答案的教師絕不再作指導。只有在不規範不準確的地方教師纔可以作補充說明,絕不允許教師將自己的結論強加給學生。這樣師生間的距離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積極的情感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動能量,從而提高思維和學習潛能。學生聽課也伴隨一定的情感,真正做到親其師,信其道。

當然,新課的講授方式還有很多,但最終目的都要圍繞一個目標,那就是爲學生學習新知創造一個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喚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創造性,讓學生願學、善學、樂學。

數學教學隨筆14

在人教版一年級第一冊的第四單元分別是認識物體和圖形。這一單元的學習內容比較少,安排的課時也不多,其中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學生在幼兒園的學習中也有初步的接觸。這樣容易給我們一種假象:教學內容看似簡單,學生也好像全都會了,可以不用怎樣教了。

事實並非如此,學生以前所學到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知識只是很表面的,對於它們的主要特徵、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區別等知識學生是還沒有深入掌握的。怎樣才能讓學生正確掌握這些知識呢?在教學這一單元時,我採取了以下幾個步驟讓學生動起來:

一:課前,讓學生與家長動起來:

在教學學這一單元時,我提前一天佈置學生一個任務,讓學生動手準備學具:找生活中常見的、各種形狀、顏色的小盒子;各種小球等。家中有現成的學生很快就可以找到了,家中沒有現成的學生就讓他們發動家長的積極性,讓家長和他們一起想辦法找、做。透過這樣一發動,學生和家長都迅速行動起來,讓他們各自身邊的資源整合成一個整體資源,很快就找齊了該節課所需要的各種各樣的學具、教具:長方體、正方體的牙膏盒、飲料盒等;圓柱體的紙巾筒、汽水罐等;皮球、乒乓球等。

二:課堂上,讓學生動起來:

各種課前準備工作就緒,開始上課了。在教學中,我注重讓學生從直觀的事物中抽象出各個圖形的本質特徵,因此,每教學一種圖形,我都注意讓學生首先動手摸一摸已準備好的學具,然後說一說、議一儀,最後學習用完整、規範的數學語言來描述他們的特徵。由於老師給與了學生充分的動手操作實踐的機會,學生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他們在自主探索中很自然就認識了這些物體的特徵,然後透過老師的逐步引導,逐一把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特徵概括總結出來了。

數學教學隨筆15

本學期的教學真是問題不斷,前一陣子是簡便計算,好不容易將這一內容處理完,還沒有過幾天清閒日子,問題又出現,弄得我真有點招架不住。

這次的問題是名數的互化,這節內容,原義教版教材安排在五年級上冊,而現在使用的人教版新教材將這一內容下放到四年級下冊,以《生活中的小數》引出名數的改寫,其實質內容並沒有多大的改變。教學中,我透過實例“比高矮”,引出統一單位進行比較的必要,接着以自主探索的方式引導學生找出名數改寫的方法,課堂教學效果非常好。可一到練習環節問題還是接踵而至:第一次練習,17道題,全對的只有5人,佔全班人數的1/12,只做對3題以下的有近10人,佔全班人數的1/6;考慮到練習的效果差,第二節課又進行了對比練習,再次透過對比讓學生髮現進階單位的名數與低級單位的名數互相轉化的特點,隨後又進行了第二次練習,共練習了24道題,全對的8人,約佔全班人數的1/7,只做對3題以下的有7人,約佔全班人數的1/8;針對這7人的特殊情況,我利用了近兩節課的時間進行了一對一的專項輔導:瞭解他們的錯因,幫助他們掌握正確的方法,不過這時的輔導是傳授式的輔導。經過輔導發現他們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單位間的進率模糊不清;二、分不清到底屬於哪種轉化:是進階單位轉化成低級單位,還是低級單位轉化成進階單位;三、不能正確的移動小數點。其中第一類錯誤居多,後兩類錯誤經過單獨輔導大部分學生已經沒有困難。上週末,又進行了第三次練習,相比較前兩次單獨的名數轉化,這次的練習難度更大,有這樣一些內容:(按從小到大排列)904千克、9噸4千克、9400千克、;0.72分米、7米2分米、7.02分米、0.72米;5.05平方釐米、0.505平方分米、505平方釐米。可這次課堂練習的效果還是不容樂觀,全班有一半以上的學生出現了錯誤,由於錯誤面比較大,今天我又用了近20分鐘的時間和學生共同分析這三道題,學生的課堂表現總體來說還不錯,可隨後的訂正還是讓我哭笑不得,出現同樣問題的學生有近15人,主要分不清9噸4千克、9.04噸;7.02分米、0.72米;0.505平方分米、505平方釐米這幾個數的大小,最後實在沒有辦法解決,我只好圈出容易錯的地方,要求他們先轉化單位再比較,一直到放學,還有5個學生沒有過關。

經過三次練習與不斷的輔導發現,與以往的錯誤相比,這次的錯因並不是學生沒有掌握方法,而是他們不會用方法,比如:分不清是乘進率還是除以進率,針對這一情況,每出現一次錯誤我都要反覆地問着同樣的問題:哪個是進階單位的名數,哪個是低級單位的名數?大部分學生經過不斷的提醒,都能順利的找到方法,可問題還是不能解決,單位間的進率又會出錯,致使錯誤不斷。

可既然本冊安排了這一教學內容,就有必要讓每個學生掌握它,如何解決,怎麼解決,我心裏亂成一團麻,就在準備回家的路上,我想到了能不能將學過的單位進行整理,讓學生背一背,情況是不是會有好轉,可這一想法很快又被自己否定了,是因爲我不願意自己的學生成爲死記硬背的機械。如果明天錯誤依舊,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是繼續還是放棄?

TAG標籤:#教學 #數學 #隨筆 #